板蓝根

板蓝根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板蓝根
拼音拼读
bǎn lán gēn
药材别名
北板蓝根、靛青根、蓝靛根
英文名称
isatis root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
动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无毛或稍有柔毛;主根直径5~8毫米,灰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茎生叶矩圆状椭圆形,有柄。茎生叶矩圆形呈矩圆披针形,长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花序复总状;花黄色,直径3~4毫米。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翅,长约1.3厘米,宽约4毫米,紫色,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狭。种子一个,椭圆形,长3毫米,褐色。
产地分布
板蓝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或切片后晒干或烘干,存放阴凉干燥处,以防受潮和虫蛀。
药材性状
板蓝根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40厘米,直径0.3~1.2厘米。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并有淡灰黄色横长的皮孔。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叶柄痕以及密集的疣点突起。质实而脆,折断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占半径的1/2~3/4,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涩。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心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用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疮疹等。
药理研究
具有抗细菌、病毒、抗内毒素、抗癌、增强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DNA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R,S)-告依春、表告伊春、靛蓝、靛玉红、3-谷固醇、羽扇豆醇、洋丁香酚苷、大黄酚等。并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较高,氨基酸可能是板蓝根中的一个主要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无实热火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乙型脑炎轻型或中型:板蓝根30克,大青叶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2克,干地龙9克。水煎服。(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板蓝大青汤)
②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板蓝根125克。水煎服。每2小时1次。(《山西中草药》)
③治肝炎:板蓝根、茵陈各15克,赤芍9克,甘草3克。水煎服。转氨酶高者加夏枯草6克。(《新疆中草药》)
④治肺炎: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虎杖30克,功劳叶12克,银花9克,青蒿9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⑤治腮腺炎:板蓝根15克水煎服。药渣挤汁搽敷患处。(《山西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乌药 wū yào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属理气药。

续断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不容 dì bù róng
截疟、解疮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紫贝齿 zǐ bèi chǐ
镇惊安神、平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榕树叶 róng shù yè
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散瘀、祛风止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雷丸 léi wán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郁李仁 yù lǐ rén
缓泻、利尿。属泻下药分类的润下药。

方解石 fāng jiě shí
清热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华山参 huà shān cān
平喘止咳、安神镇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