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灵芝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灵芝
拼音拼读
líng zhī
药材别名
三秀、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芝
英文名称
Ganoderma lucidum
功效分类
补气药
药用部分
多孔菌科植物真菌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或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的子实体。(本文以紫芝为例,右图亦为紫芝)
动植物形态
菌盖半圆形,近圆形或近匙形,表面紫黑色或紫褐色;菌肉褐色、深褐色或栗褐色;管口污白色、淡褐色或深褐色,每毫米5~6个。菌柄侧生、背侧生或偏生,与菌盖同色或更深。
产地分布
腐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或枯干上。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子实体入药。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剪除附有的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下烘干。
药材性状
子实体紫黑色,有漆样光泽,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厘米,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心经、肺经、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用治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现代也有用来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血胆固醇过高症、慢性气管炎和过敏性哮喘等。
药理研究
改善心血管功能,表现为强心,降压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及抗血栓作用;对呼吸系统,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影响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还有保肝作用;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作用,对放射损伤有一定防护效应,具免疫加强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能提高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麦角、甾醇、真菌溶酶菌、酸性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灵芝醇、灵芝酸、赤芝酸、多肽、生物碱及水溶性多糖类、三萜化合物等成分。
使用禁忌
实证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积年胃病:灵芝1.5克,切碎,用老酒浸泡服用。(《杭州药用植物志》)
②治误食毒菌中毒:灵芝120克,水煎服。(《中国药用真菌》)
⑧治鼻炎:灵芝500克,切碎,小火水煎2次,每次3~4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后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蒸馏水至500毫升,滴鼻,每次2~6滴,每日2~4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④治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灵芝1.5~3克。水煎服,每日2次。(《中国药用真菌》)
⑤治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灵芝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服0.9~1.5克,每日3次。(《中国药用真菌》)
⑥治冠心病:灵芝切片6克,加水煎煮2小时,服用,早晚各1次。(《中国药用真菌》)
⑦治乳腺炎:灵芝30~6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参 kǔ shēn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地不容 dì bù róng
截疟、解疮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鹿衔草 lù xián cǎo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皂角刺 zào jiǎo cì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款冬花 kuǎn dōng huā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青天葵 qīng tiān kuí
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海螵蛸 hǎi piāo xiāo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忍冬藤 rěn dōng téng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蒺藜 jí lí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肝息风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