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鳖子

木鳖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木鳖子
拼音拼读
mù biē zi
药材别名
木蟹、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
英文名称
semen momordicae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4~8米。块根粗壮,近圆形,稍有分枝。茎几无毛,有棱线,卷须单一。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3~5掌状浅裂至深裂,长8~22厘米,宽近等于长,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近叶柄两侧各有1~2个较大的腺体,中裂片菱状卵形,侧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波状三角形齿。花雌雄民株或同株,单生,花梗甚长,每花有1绿色圆肾形苞片,花萼5裂,具暗紫色条纹,花冠钟状,浅黄色,直径约6厘米,5裂,裂片倒卵状椭圆形,雄蕊3,子房下位。果实宽椭圆形至卵状球形,长12~15厘米,直径8~9.5厘米,种子大,35~50粒。花期5~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林缘、河岸,也有栽培。分布于四川、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药材性状
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 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 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微甘。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散结消肿,攻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用治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药理研究
具有细胞毒作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木鳖子皂甙(momordica saponin)Ⅰ及Ⅱ,在植物体内以羧酸盐形式存在,木鳖糖蛋白,木鳖子素,属核糖体失活蛋白质。另含α-菠菜固醇、木鳖子皂苷、木鳖子酸、木鳖糖蛋白、齐墩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普济方》)
②治阴疝偏坠痛甚: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柏、芙蓉末敷之。(《寿域神方》)
③治诸癣:川槿皮、剪草、木鳖子各等分。上为细末,用醋调,涂之即愈。(《直指方》)
④治疟母:木鳖子、穿山甲(炮)等分。为末,每服9克,空心温酒下。(《医方摘要》)
⑤治风牙疼痛:用木鳖子去壳,磨稀,调上患处。(《普济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乌药 wū yào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属理气药。

续断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不容 dì bù róng
截疟、解疮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紫贝齿 zǐ bèi chǐ
镇惊安神、平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榕树叶 róng shù yè
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散瘀、祛风止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雷丸 léi wán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郁李仁 yù lǐ rén
缓泻、利尿。属泻下药分类的润下药。

方解石 fāng jiě shí
清热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华山参 huà shān cān
平喘止咳、安神镇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友情链接